1.论文成果
共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5篇。
1.1 第一作者的论文成果
(1)宓泽锋,曾刚. 本地知识基础对新兴产业知识流动的影响——以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为例[J]. 地理学报, 2021, 76(4):1006-1018.
(2)宓泽锋, 傅竞萱, 傅仲森, 等. 欠发达地区创新“融圈”的格局与效应——以浙江山区26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23, 43(12): 2110-2118.
(3)Mi Zefeng, Qiu Zhixin, Zeng Gang, et al.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demand: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China[J]. Growth and Change, 2023, 54(2): 625-648.
(4)宓泽锋, 傅竞萱, 项煜辉, 等. 新兴产业区域创新一体化与地方化的关系探究——以长三角新材料产业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23, 32(6): 87-97.
(5)宓泽锋, 邱志鑫, 尚勇敏, 周灿. 长三角区域创新集群的技术创新联系特征及影响探究——以新材料产业为例[J]. 地理科学, 2022, 42(9):1522-1533.
(6)Mi Zefeng, Shang Yongmin, Zeng Gang.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base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ed variety: A case study of China’s fuel cell industry[J]. Growth and Change, 2022, 53(1): 57-75.
(7)宓泽锋, 尚勇敏, 徐维祥,等. 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尺度与效应[J]. 地理研究, 2022, 41(3):647-662.
(8)宓泽锋,周灿, 尚勇敏,等. 本地知识基础对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形成的影响——以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20, 39(7):1478-1489.
(9)宓泽锋,周灿, 朱菲菲, 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依赖与互动关系变化初探---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5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J]. 地理研究,2018, 37(10):1915-1926.
(10)宓泽锋, 曾刚. 创新松散型产业的创新网络特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9):1653-1666.
(11)宓泽锋, 曾刚. 不同尺度下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7):1079-1088.
(12)宓泽锋, 曾刚, 尚勇敏,等.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及空间格局演变[J]. 经济地理, 2016, 36(4):15-21.
(13)宓泽锋, 曾刚. 生态省建设对生态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波特假说的拓展[J]. 经济问题探索,2018,2: 163-168.
(14)宓泽锋, 朱菲菲, 曾刚. 海岛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合作创新网络演化——以舟山市定海区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7):130-135.
(15)宓泽锋, 曾刚, 尚勇敏,等. 长江经济带市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潜力初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9):1438-1447.
(16)宓泽锋, 曾刚, 周灿, 等.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潜力研究 -------基于五大城市群的比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3):463-472.
(17)宓泽锋, 李伟芳, 曾刚,等. 县域工业化进程中各地类效益及空间变化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6, 29(2):94-98.
(18)Mi Zefeng, Zeng Gang, Xin Xiaorui, et al. The extension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 Can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 affected by other dimensional regulation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203: 933-942.
1.2 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
(19)叶雷,曹贤忠,宓泽锋, 周灿, 曾刚.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高校-城市二模网络视角[J]. 地理研究, 2023, 42(1):69-85.
(20)叶雷, 张婷, 曹贤忠, 宓泽锋, 曾刚. 中国校企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J]. 经济地理, 2023,43(4): 105-113.
(21)叶瑞克, 吴慧婷, 胡安, 宓泽锋, 卞梦颖. 高质量发展与“两山”转化:测度及时空演进[J]. 生态经济, 2023,39(5): 211-221.
(22)尚勇敏, 宓泽锋, 周灿, 林兰. 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知识学习与技术学习“二分法”视角[J]. 资源科学, 2023,45(4): 827-842.
(23)朱菲菲, 宓泽锋, 崔玥. 基于“探究式+问题式”教学方法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以“‘巴西松子’的正名和远名之路”为例[J]. 地理教学, 2022, (15): 46-49.
(24)尚勇敏,王振,宓泽锋, 林兰. 长三角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与优化策略[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9):2061-2069.
(25)尚勇敏,宓泽锋, 王振. 基于区域环境异质性视角的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析[J]. 上海经济, 2020, (4):60-73.
(26)周灿, 曾刚, 宓泽锋. 中国城市群技术知识单中心与多中心探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2):45-56.
(27)陈炳, 曾刚, 曹贤忠, 宓泽锋.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3):40-51.
(28)朱菲菲,宓泽锋. 浙江省新高考地理选考的影响因素测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 464(8):12-15.
(29)周灿, 曾刚, 辛晓睿, 宓泽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演化——基于SAO模型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18(4): 116-122.
(30)朱菲菲, 李伟芳, 宓泽锋,等.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海洋产业用地模式探究----基于定海区2000-2014年的实证数据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1(3):273-279.
(31)周灿, 曾刚, 王丰龙, 司月芳, 宓泽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5):661-671.
(32)周灿, 曾刚, 宓泽锋,等.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7):795-805.
(33)曾刚, 王秋玉, 滕堂伟, 海骏娇, 陈弘挺, 宓泽锋,等. 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战略框架和战略重点[J]. 科学发展, 2016(3):99-105.
2.著作
(1)出版专著
宓泽锋,著. 本地知识基础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2.
(2)参编著作
① 曾刚, 等著.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研究:创新·合作·空间·治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6. 章节负责人
② 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等著.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编委会核心成员
③ 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等著.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编委会核心成员
④ Juke Liu, Weiping Sun, Wenzhen Hu,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eco-cities in China, Springer, 2017. 参与
⑤ 曾刚, 王丰龙, 滕堂伟, 等著.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编委
3.领导批示
周礼, 徐维祥, 宓泽锋, 谢林森. 关于加快推进山区26县科创飞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获得浙江省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和副省长卢山等两位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主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