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简介
贠军贤,男,博士,1971年11月出生,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学科方向主任、学位点负责人,校“科研北斗计划”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石油学会理事,《油气储运》和《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编委。1994年西安石油学院(现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本科毕业,1997年获硕士学位;1997~1999年在中石油长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工作,助理工程师;1999~2002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获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4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博士后;2004年至今,浙江工业大学助研、副教授、教授。2008年,瑞典隆德大学化学化工中心生物技术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1年,加拿大女王大学化工系,浙江省选派访问学者;2013年,瑞典隆德大学生物技术系,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80多篇论文,出版国际专著(章节)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科研学术奖励5项;主讲本科生和留学生“化工原理”(英文、双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生物过程工程”(英文)及研究生“微流控系统与微反应器技术”、“现代分离技术”(章节)、“化工多相流与传质学”(章节)、“传递过程(章节)”等课程;获新时代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校优秀党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主要从事化工与生物分离、生物医药与疫苗载体、生物智能制造过程、生物过程工程与生物材料、生物转化及生物反应器、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智能化工过程和微化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课题组的生物分离与微化工及智能过程团队,依托省部共建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和省一流学科,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主力团队之一,团队与瑞典隆德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皇家帝斯曼公司、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石河子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和跨国公司有人员访问、长期交流或研究合作。
主持中欧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及多项重大横向课题的研究,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其中,生物基系列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相关生物基油泥分离新技术用于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相关规模化油泥处理,并经合作企业进入“一带一路”国际化应用;基于晶胶和微生物技术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率先在我国渤海滨海湿地石油污染和中石油相关油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中实现了工业应用;负责研发的生纳采油新技术,在中石化多个油田相继进入先导性工业试验;基于晶胶的疫苗细胞培养用新载体,为细胞悬浮高密度培养和疫苗的制备提供了新途径。团队产学研获杭州市萧山区政府“5213”计划资助,2020年11月在杭州空港经济区建设生物智能制造产业化基地,建成国内外首条油泥生物分离材料和系列生纳材料工业化生物制造生产线。
-
教学与课程
课程教学:
【1】化工原理A(双语),本科生;
【2】化工原理A、B、C(英文),留学生;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本科生;
【4】生物过程工程(英文),留学生;
【5】微流控系统与微反应器技术,研究生;
【6】现代分离技术(章节),研究生;
【7】化工多相流与传质学(章节),研究生;
【8】传递过程(章节),研究生。
-
育人成果
1、指导博士后:3人。
2、指导博士生:5人。
3、指导硕士生:50多人。
4,指导本科生:3-6人/年。
-
科研项目
代表性科研项目:
【1】“生物转化与分离用Cryogel新介质及一体化系统技术研究”(编号:1017),中欧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1.1~2013.12,中方项目负责人
【2】“抗体分离过程中的介质、方法和集成化研究(三)”(编号:21036005,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姚善泾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011.01~2014.12,子课题负责人
【3】“生物纳乳的生物智能制备关键技术及其相关晶胶基反应与分离过程的传递机理”(编号:220782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1~2024.12,项目负责人
【4】“疏水基质晶胶的成形机理及对固液分配反应器内微生物合成高值有机酸的调控与分离特性”(编号:215762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1~2018.12,项目负责人
【5】“微通道内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成粒与相关机理研究”(编号:20606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07.01~2009.12,项目负责人
【6】“面向绿色石化与石油及先进制造领域的生物基界面分离新材料及其生物数字制造过程的化工基础”(编号:LD21B06000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1~2024.12,项目负责人
【7】“双模式晶胶的快速成形机理及其在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内的控释传质与分离特性”(编号:LZ14B06000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01~2017.12,项目负责人
【8】“生物基新型油泥分离剂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重大横向项目,2018~2023,项目负责人
【9】“石油污染土壤的新型生物修复技术及工业化示范”,重大横向项目,2018~2023,项目负责人
【10】“生物基生纳采油技术研发”,横向项目,2020~2025,项目负责人
【11】“复合晶胶介质的成孔机理和孔内接枝及对pDNA载体的层析特性”(编号:208761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01~2011.12,参加
【12】“聚多糖基大孔型组织细胞支架载体的成形与机理研究”(编号:Y408032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01~2010.12,项目负责人
【13】“内嵌纳米颗粒的超大孔连续床内生物大分子的吸附分离特性”(编号:Y40505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01~2007.12,项目负责人
【14】“高通量复合晶胶分离介质的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编号:Y4080329),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01~2011.12,参加
【15】“生物分离用超大孔连续床晶胶介质的研究”(编号:2005E10009),浙江省科技厅专项,2005.09~2008.04,参加
-
科研成果
在“J. Chromatogr. A”、“Chem. Eng. Sci.”、“Ind. & Eng. Chem. Res.”、“Chem. Eng. J.”、“Sep. Purif. Technol.”、“J. Sep. Sci.”、“Biochem. Eng. J.”、“J. Chromatogr. B”、“Chem. Eng. Res. Des.”、“J. Chem. Technol. Biot.”、“New Biotechnol.”、“Chinese J. Chem. Eng.”、“Front. Chem. Sci. Eng.”、“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化工进展”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有80多篇论文,并出版晶胶分离方面的专著章节2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
代表性研究:
(1)生物药用大分子的晶胶分离、疫苗细胞培养用新载体及微化工技术
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晶胶生物分离研究的课题组,利用微化工、结晶致孔和聚合反应等技术,制备成功不同系列的晶胶生物分离介质,并研发晶胶分离系统和相应层析床柱,用于从微生物发酵液、转化液、血清及其它生物料液中分离药用生物分子。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是当前疫苗放大制备和工业研发生产的主流方向和关键技术。细胞悬浮培养需要大量的供细胞贴壁或粘附生长的载体,这些细胞微载体是疫苗细胞规模化培养的关键。然而,其工业化应用受制于缺乏适宜的细胞培养载体。课题组基于微化工技术,研发成功新型疫苗细胞培养用超大孔新载体、晶胶分离材料和相应的微流控成形技术,目前已进入工业化阶段。
(2)智能生物制造过程技术、微生物合成技术及系列生物基新产品
针对医药、生物、材料、化工、能源和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课题组对微生物合成途径、高产菌株、工程菌构建、精准反应器、生物催化剂和生物合成过程工程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并研究相应的生物智能制造过程技术和迷你生物工厂。关键菌株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相关生物分子产品已进入工业化放大和应用。
(3)生物基油泥分离、资源化利用及生物修复技术
研发成功生物基石油污泥的分离技术和生物基分离药剂,为解决长期以来国内外石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难题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核心技术形成了国家发明专利,生物基油泥处理药剂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经合作企业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原油开采过程的石油污泥分离和资源化处理,并进入中哈“一带一路”国际化应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研发成功的基于晶胶和微生物技术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关键晶胶修复材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石油污染土壤的无害化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该成果在我国渤海溢油事故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中实现工业应用,通过原位生物修复工程去除溢油污染,恢复事故前海域岸滩原状,加快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基于晶胶技术和生物技术处理滨海石油污染的首次工业应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经进一步研发和创新,在企业完成了示范工程,是该技术在内陆石油污染土壤的首次工业应用。
(4)BioNanoEM生物增产与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研发成功基于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石油增产和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以及BioNanoEM系列生物增产剂和工程配套系统,为石油稳产增产和提高采收率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团队提出了创新的采油理论,利用生物基BioNanoEM改变油水界面形态和残余油在地层中的微观分布状态,实现原油增产和增采。目前,核心技术及相应的配套装备形成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中石化多个油田进入现场工业试验,引起了高度重视。
-
社会服务
工业领域咨询、学术团体、专业学术期刊、工程应用、新技术、产业升级、产学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