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更新时间:2025.01.14
总访问量:10

郑华均

|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单位: 化学工程学院

职务: 副校长,党委委员

研究方向:

办公地址: 朝晖校区邵科馆

办公电话: 0571-88320006

电子邮箱: zhenghj@zjut.edu.cn

手机访问
  • 个人简介

           浙江诸暨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化学合成。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

           1989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化工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浙江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2007年至2008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访问学者。

           历任浙江工学院院长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科员、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之江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长、国际学院院长;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院长。201910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自19959月起先后在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及化工学院担任讲师、副教授,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2009年分别具有指导硕士生、博士生资格。2004年入选校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浙江省首批重点创新团队成员。2005年入选浙江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22年起担任校重点创新团队有机电化学合成团队负责人,现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机电化学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

           先后主持完成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择优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Nature Comm.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成果发明二等奖等5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 教学与课程

    主讲《表面处理技术》、《金属表面精饰技术》、《应用电化学》、《材料结构与性能》和《能源电化学》专业课程; 开设《纳米材料制备、性能与应用》公选课;开设校级核心通识课程《跨文化交流与国际教育》。

  • 育人成果

    1. 2001年以来,指导28位本科生毕业论文;

    2. 2003年以来,指导80余位硕士研究生、10余位博士研究生和3位博士后,其中1人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获校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

    3. 担任电化学90班、化工18071909班班主任;

    4. 作为本科生创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校第九届工贸85-运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2017年);

    5. 牵头完成的“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


  •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472150),红外激光辅助选择性有机电化学合成(1/3)

    2. 浙江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择优委托项目 (2020C03G2022586),废旧锂离子电池清洁高效回收关键技术、核心生产成套装备的研发及示范工程(1/16)

    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B030007),三维结构双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储能机理研究(1/7)

    4.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0C13017),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成套技术与工程示范--废弃电子线路板清洁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1/16)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973156有序介孔碳负载碳化钨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1/8)

    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4080042),二氧化锰纳米片/碳纳米管有序结构的逐层自组装及其储能机理(1/7)

    7.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C31039电解精炼工业废渣制取高纯锌开发研究(1/8)

    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1071),钕铁硼永磁体纳米晶形成机理及性能研究(1/4


  • 科研获奖

    科技成果获奖

      

    1.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技术研究2002年(参加)

    2.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代铂纳米碳化钨催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2010年(2/10)

    3.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及资源化回收技术2019年(1/10)

    4.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蓄电池清洁生产及资源化回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2019年(4/10)



  • 学术论文

    5篇学术代表论文

    1. Xiaowei Shi, Chao Dai, Xin Wang, Jiayue Hu, Junying Zhang, Lingxia Zheng, Liang Mao*, Huajun Zheng*, Mingshan Zhu*, Protruding Pt single-sites on hexagonal ZnIn2S4 to accelerat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13(1):1287-1286 (DOI: 10.1038/s41467-022-28995-1).

    2. Xiaowei Shi, Xin Wang, Huiqian Jiang, Xuetao Qin, Xiaohui Li, Guan Sheng, Can Yu, Lirong Zheng, Chongzhi Zhu, Lingxia Zheng, Xiaoyan Cai, Liang Mao*, Ding Ma*, Yihan Zhu* and Huajun Zheng*, Activating surface sulfur atoms via subsurface engineering towards boosted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Chem Catalysis, 2023, 3: 100695-100713.(DOI:10.1016/j.checat.2023.100695)

    3. Penghui Xu, Zhenyu Bao, Yujian Zhao, Lingxia Zheng,* Zhuoqing Lv, Xiaowei Shi, Hong-En Wang,* Xiaosheng Fang,* and Huajun Zheng*, Anionic regulation and heteroatom doping of Ni-based electrocatalysts to boost biomass valorization coupled with hydrogen produc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14(2):2303557-2303568. (DOI:10.1002/aenm.202303557)

    4. Zhefei Zhao, Mengkai Zhu, Mengnan Qu, Xingyu Luo, Qianqian Hu, Xinyi Shen, Wenbin Zheng, Yi Jia, Qiao Sun, Jun Chen, Huajun Zheng*Relay electrocatalysis with bimetallic si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oxidation in multiple cascade reac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484:149768-1479779. (DOI:0.1016/j.cej. 2024.149768)

    5. Zhefei Zhao, Xinyi Shen, Xingyu Luo, Minhao Chen, Miduo Zhang, Ruopeng Yu, Runtao Jin, and Huajun Zheng*, Electric field redistribution triggered surface adsorption and hydroxyl transfer to boost electrocatalytic glycerol upgrading coupled with hydrogen evolu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4,14(29):2400851-2400863. (DOI:10.1002/aenm.202400851)

链接

更新时间:2025.01.14
总访问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