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窦国仁传:探赜泥沙 为国铸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
论文:
知识社会学视角下传统农学知识的传播与演变——以耕织图为例的考察[J].古今农业,2025,(01):96-103+34.
晚清科学传播与末日科幻小说创作——以“彗地相撞”为中心的考察[J].科学文化评论,2022,19(05):44-56.
启蒙与想象:西方火星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08):73-79.
Astronomical or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omets in times of crisis in Qing China.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Vol 53, Issue 1(2022):13-26.
农事、实学与物理:方以智《物理小识》农学知识述论[J].农业考古,2022,No.181(03):231-237.
晚清传华西医在朝鲜的传播——以《身机践验》为中心的考察[J].中医典籍与文化,2021,No.3(02):260-275+308-309.
窦国仁:留苏十年,成就一生[N].中国科学报,2019-08-02(006).
晚清私人书院天文学教育的变化与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J].2017,34(04):71-77.
科学、政治与自然现象:晚清社会对1881-1882年彗星的反应.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7,25(02):85-91.
传承与创新:《谈天》中的西方天文学名词汉译初探.或问(日本近代东西言语文化接触研究会会刊)[J].2014(26):59-68.
革命与星命:清末乱局中的彗星.科学文化评论[J].2014,11(02) :78-89.
译著:
神学、目的论、科学与内心世界的救赎东西方的不同方式?[J].科学文化评论,2013,10(01):101-111.
(德)郎宓榭.知识源于东方?——再议西学中源说.《郎宓榭汉学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韩)金永植. 儒学与东亚的科学发展.《科学与东亚儒学传统》.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