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更新时间:
2025-04-25
总访问量:10

王彦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0 访问

更新时间:2025.04.25

链接

个人资料

  • 单位: 人文学院
  • 职务:
  • 研究方向: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wangyan@zjut.edu.cn
  • 办公地址: 朝晖校区
  •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 浙江大学(学士,2002;硕士,2007)*获浙江大学二〇〇二届优秀毕业论文奖

    • 台湾政治大学(博士,2021)*获政治大学112学年度博硕士学位论文奖(2024)

    工作经历

    • 2002.07-今,浙江工业大学,助理编辑,副研究员,副教授

    • 2024.02-今,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2022.11-今,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第六十八期)

    • 2019.02-今,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第四期)

    • 2017.11-今,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2022.09-2023.07,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复旦大学

    • 2010.07-2022.10,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 2002.07-2002.08,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编导

    • 2001.07-2001.08,龙港电视台,记者

    成果奖励

    • 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2019)

    • 政治大学112 学年度博硕士学位论文奖(2024)

    • 中华国际财经创意交流协会第七届“感恩与传承”文学佳作奖(2022)

    • 浙江省第五届舆情研究论坛“和山奖”(2019)

    • 全国“中山火炬开发区杯”改革开放与广播电视征文三等奖(2018)

    • 政治大学“振翼政大”征文比赛第三名(2015)

    • 浙江省高校好新闻评选消息类、通讯类一等奖3次(2005,2006)

    • 浙江大学二〇〇二届优秀毕业论文奖(2002)

    • 全国新世纪广播节目创意策划大赛优秀奖(2001)

    育人表彰

    • 浙江工业大学“最受留学生欢迎”的全校十佳教师(2022)

    • 浙江工业大学教学业绩优秀教师(2020,2022)

    •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21)

    •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优秀教师(2019)

    •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生优秀导师(2020)

    • 浙江工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13)

  • 科研成果

    专著

    王彦(2023)。《媒介框架研究在中国:落地·扩散·反思》。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本专著获“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推介报道、自序、谢辞全文转载2次,获邀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术前沿讲座”暨“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硕班课程客座主讲,入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清学读书会”阅读书籍。

    高引期刊研究论文

    (2017)。《沉默的框架:框架理论六十年的时间脉络与空间想象,《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第47卷第6期,页197-215。※本文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理论与批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论文选编(2015-2019)》全文转载4次;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一期首次遴选

    王彦(2022)。《框架研究的框架化——“破碎的范式”三十年与“领域的躁动”四十年》,《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第52卷第11期,页129-146。※“福建省传播学会”“未来Media研究”“丹黄甲乙”全文转载3次;《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电子报》第5版报道

    王彦(2021)。《政论播音云课堂的语境框架理论追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AMI),第19卷第2期,页35-41+18页。“播博汇”“小谷围”全文转载 2次

    王彦(2019.5.16)。《收复“失声”已久的文化框架》,《社会科学报》,第1657期第6版。※《之江青年学社》全文转载,见:王彦(2020.1.19)。《收复文化框架:范高普转型启示录》

    王彦(2018)。《中国大陆传播的教学与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TSSCI),第45期,页1-18。※获《华夏传播研究》2020年第4期全文转载

    王彦(2017)。《香港新闻传播学界的成名与想象(1927-2006)——专访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朱立》,《国际新闻界》(CSSCI),第39卷第5期,页85-108

    钟蔚文、王彦(2017)。《传播教育者要警惕训练无能——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名誉教授钟蔚文谈治学与从教》,《新闻记者》(CSSCI),总第418期(第12期),页29-33。

    王彦(2015)。《华人传播研究与教育的叙事转向——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臧国仁专访》,《中国传媒报告》,第1期,页112-123。※《新闻记者》(CSSCI)全文转载2次,见:王彥(2015-07-15),《台湾政治大学臧国仁教授:学术即人生》;王彥(2015-07-16),《台湾政治大学臧国仁教授:我为什么不“给”学生出选题》。

    王彦、李东晓(2015)。《从自己人效应到无障碍传播:论手语节目的创新》,《南方电视学刊》,第2期,页25-29。

    王彦(2007)。《探源新闻娱乐化现象:命名、历史、现实、隐忧》,《中国电视》,第1期:9-14。(CSSCI)

    王彦、万施岐、范文芳(2020)。《抗疫情境下对外汉语「人际-人机」互动教学法》,《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4期,页466-469。

    王彦(2009)。《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页232-235。

    其他期刊研究论文及作品

    王彦(2025-02-22)。《一流大学应有一流住宿保障体系》,《联合早报》(新加坡),第19版

    王彦(2023)。《传播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探索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体系的十年行动研究》,《高教与经济》,第36卷第4期,页1-6。

    王彦、曹芮(2020)。《寻找理想的听障手语主播:探讨1978年以来中国无障碍电视及其研究之政策、实践与展望》,《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第6期,第151-165页。※获全国「中山火炬开发区杯」改革开放与广播电视征文三等奖;获《播博汇》(2021-01-10)全文转载

    王彦(2020)。《朱立:在海外教「中国传」四十年——家国故事、地缘政治以及思想碰得吱吱叫的课堂》,《华夏传播研究》,第4期,页265-278。

    王彦(2020)。《新地缘政治学与去极端化传播》,《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0年总第7辑,页377-378。

    王彦(2019)。《华语纪录片【曼菲】与著名舞蹈家罗曼菲的艺术探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AMI),2019年5月,第17卷第2期,页90-94。(AMI)

    王彦(2017.05.06)。《一念无明,何止一念?》,《明报》,评台。

    王彦(2017)。《沟通“不确定性”:比较当代英美两国的媒介化政治——评Moder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Mediated Politics in Uncertain Times》,《公共管理评论》(CSSCI),总第25期(第2期),页97-105。

    王彦(2014)。《老男孩“臧哥”的《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创新——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臧国仁教授课堂观察特写》,《教育学》,总292期(第12期),页7-9+4。

    王彦(2014.05.21)。《社交媒体不能替代人际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B01版。

    王彦(2013)。《微博舆情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2),页229-232。

    王彦(2008)。《波兰广电传媒业的变迁》,《中国电视》(CSSCI),第2期,页77-80。

    王彦(2007)。《市场化转型中的法国广电准入制度演变》,《中国电视》(CSSCI),第2期,页77-80。

    王彦(2007)。《理论要跟上中国博客旋风三部曲》,《新闻与写作》(CSSCI),第6期,页17-18。

    王彦(2006)。《传播学视野中的私人日记博客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页219-224。

    王彦(2006)。《以“果壳模型”剖析品牌传播策略》,《青年记者》,第8期,页94-95。

    专书章节

    王彦(2019)。《在一起,很孤独?——基于受众调查的中国手语电视困局及出路研究》,《献给春天的声音:首届播音主持媒体语言西湖论坛文集》,第326-33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府采纳报告

    王彦(2018.04.26)。《自己人效应:无障碍传播和无障碍教育的共通规律》。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批示。

    王彦(2017)。《台湾媒体报道中国恐怖主义事件的启示》。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培育采纳。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