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五四作家对霍普特曼《沉钟》的“创造性误读”——以鲁迅、沉钟社为中心,
《文艺研究》2020年5期,《新华文摘》2020年20期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7期复印,《中国文学年鉴》2021卷摘要,收入《2020年度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
2.清末民初社会小说的思想蕴藉, 《文学评论》2016年3期,《中国文学年鉴》2017卷评介;
3.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叙事初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5期;
4.《大学春秋》:十七年文学中的大学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11期复印;
5.“干预生活”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主体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3期复印;
6.“一个知识分子的道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6期;
7.《“文革”时期知青题材小说中青年话语的变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9期;
8.《大师和玛格丽特》与中国当代先锋叙述的转型,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3期;
9.小说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吊诡, 《当代电影》2016年8期;
10.四十年代中后期的知识分子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9期;
11.清末民初社会小说考辨——以小说类型研究为视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9期;
12.从拯救者到零余者,
《文艺争鸣》2007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3期复印;
13.服饰背后的多重符码,
《文艺争鸣》2013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11期复印;
14.“80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论略,
《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5期复印;
15.非常年代的潜在文学生活,
《东岳论丛》2015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2015年8期复印;
16.20世纪50-70年代知识分子叙事中的三种精神类型,
《宁波大学学报》202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5期复印;
17.文学史论的另一面相,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7期复印;
18.知识分子叙事与新农村叙事的二重奏,
《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5期复印;
19.神性与魔性──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气质比较论,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6期;
20.“荒原狼”:鲁迅小说与黑塞小说互阐, 《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5期;
21.小说的胜利, 《文艺争鸣》2014年第3期;
22.2000年:一个时间点的分野——兼论革命历史叙事在新世纪十年文学中的衍变,
《文艺争鸣》2011年4期;
23.荷戟独彷徨, 《南方文坛》2011年2期;
24.穿透“尘埃”见灵境——为《尘埃落定》一辩,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2期;
25.恒常与巨变, 《文艺争鸣》2008年7期;
26.史铁生小说中的《圣经》原型, 《文艺争鸣》2009年3期;
27.生命在民间, 《南方文坛》2010年3期;
28.清末民初社会小说叙事结构模式考论, 《东岳论丛》2010年5期;
29.历史主义还是虚无主义? 《东岳论丛》2014年6期;
30.革命坐标框定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 东岳论丛2017年9期;
31.“日本人立场的问题意识”——从丸尾常喜的《耻辱与恢复》谈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3期;
32.作为“80后”批评家的金理之意义, 《创作与评论》2015年9期;
33..历史·家族·鬼魅, 《名作欣赏》2013年4期;
34.小说·文学性·专业立场, 《青春》2010年3期;
35.莎士比亚的三个梦, 《作家》2008年第18期;
36.青春与自恋——关于80后作家的讨论,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期;
37.作家作品的“生态研究”——关于朱伟《作家笔记及其他》, 《创作评谭》2007年3期;
38.鲁迅的世界和世界的鲁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
39.论“思想改造”主题对知识分子叙事的规训,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4期;
40.重审新时期前夜知识分子叙事, 《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2期。